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我 一个人阳一个人住

日期:2022年12月28日 19:23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佚名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张蓉 黄小星 钱橙计划通讯员 吕一含

最近,社交平台上涌现不少“阳性独居自我照顾指南”。疫情四起,一些人为了保护家人而选择独自隔离,也有一些长期独居者不得不独自应对身体的变化。

2018年,民政部数据显示中国单身成年人口已经超过2亿,占总人口15%左右,而其中独居成年人口超过7700万,独居女性超四成。

在孤身与奥密克戎的交锋中,独居感染者不免遭遇种种难题:有人怕老家的父母担心,在通话视频前努力表现得乐观坚强;有人发烧时,也得拖着直不起腰的身体给自己做饭;不会做饭的人,则只能静默等待着下单一两小时还没配送的外卖……

好在,他们大多并非孤立无援,不相识的网友在线上互相陪伴,亲朋好友从远方邮寄来种种防护用品和药物,在家乡的父母透过监控探头观测着千里之外的子女的一举一动,还有人收到了陌生人送来的退烧药。

在这场真正与自己的身体独处的战役中,多位独居感染者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了更多思索。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建立联系”的重要性,“别一个人强撑,多和亲友联系,他们能帮助你保持好的心态。”

以下是多位独居感染者的讲述:

半夜咳醒五六次,睡不着的房子里只有我和猫

讲述人:娟子39岁 独居女性 未婚 坐标:杭州

自从大学毕业后,我就一直独居。我对疫情后知后觉。上周一,公司宣布所有人居家办公时,我还觉得这件事离自己有点遥远——没去买药,也没买抗原,家里甚至没有一根体温计。

一位单身朋友曾和我开玩笑说,“咱们要不要搬到一起住,这样,如果阳了,互相还能照应一下。”我也萌生过这个念头,但现在我觉得,还好我们没有真正实施这个计划。

后来,我和这位朋友差不多同时感染。上周二,我嗓子有点不舒服,才反应过来要去买点药。在小区门口的药店,退烧药和体温计都没有了,感冒药限量出售,我只买回了一瓶止咳糖浆和一盒三九感冒灵。它们很快派上了用场。

第二天,我怀疑自己发烧了,头脑胀痛、特别怕冷、浑身酸痛。种种症状都符合新冠感染的特征,只是,可能因为我对新冠存在一定的心理认知,反而没有恐慌感——之前听说会痛得睡不着,但那一天,我的症状都在可承受范围内,还有力气给自己做简单的饭菜。

我大概是幸运的。到了第三天,发烧的感觉就消失了,我翻箱倒柜找到一支此前社区发的抗原,一测是阳性。紧接着,是一连串重感冒的症状:鼻塞、流鼻水、咳嗽、缺乏食欲……

咳嗽最令我苦恼,导致我连续睡不好觉,总是睡着睡着就咳醒了。12月25日,连续的咳嗽持续了大半夜,咳得感觉胸口疼,肺好像要炸裂了。那是最难熬的一晚,我咳醒了五六次,中途还忍不住呕吐了两次。

每当深夜咳醒时,我就会坐起来喝口热水。那些时刻也会想,如果身边有人照顾会不会感觉不一样?但听说身边同龄朋友的遭遇后,我果断打消了这个念头。

我的同龄朋友大多已结婚生子。她们即使中招了,还得拖着疲惫的身体照护家人。相比之下,我的焦虑更少些,一个人更自在,我只要对自己负责就行。我还没做好那种心理准备,要承担起照顾更多人的义务。

因为独居,能照顾我的也只有自己。可能就是这种潜意识,促使我从感染至今,都有力气给自己做两顿饭,逼着没有食欲的自己把饭吃下去。只是,杭州的配送变得很慢。12月22日,弟弟从合肥给我寄来体温计、抗原和N95口罩,但到现在还停滞在杭州的快递站点,没人配送。我通常会提前两三天,就在网上下单买菜。可能是多年独居养成的习惯——我一向买菜很勤快,冰箱里总是储备充足。

我更牵挂在老家安徽的父母。他们六七十岁,有高血压等基础病,也中招了。我几乎每天和他们视频,因为不想让父母担心,会努力表现得坚强、乐观,这使我在生病期间几乎没有负面情绪。

今天,我已经慢慢好起来。只是一个人居家时间长了,我时不时会感觉无聊。我的房子不大,是50多平方米的小两室。过去,我喜欢在周末邀请朋友到家里玩;现在,他们只能在线上短暂陪伴,房子里,只有一只猫和我作伴。

我从不抗拒婚姻,只是这一路走来,始终没遇到合适的人。在30岁至35岁那些年,家人催得急,我也被身边朋友生活节奏的改变带入氛围,忍不住焦虑。但35岁之后,可能更自我了,我开始想明白婚姻不是人生的必选项。与其像朋友一样经历一地鸡毛的遭遇,我更想过自在而放松的生活。

生病和脆弱只是人生的某个阶段。我不想因为渴望人照顾的这项短期需求,而影响自己作出是否步入婚姻的关乎一生的决定。

当然,人要为自己的决定买单。这次经历告诫我,我必须具备足够的能力照顾好自己,也要为未来的生活做足准备。

一人居不孤独,这让我更对自己负责

讲述者:文心35岁 独居女性 离异 坐标:北京

大学毕业后我就留在了北京,北漂了十几年。最近刚从一段不幸的婚姻中脱身,搬出来自己住。几周前,公司的同事陆续阳了,当时我只是嗓子有点疼,没有其他症状。鉴于同事已经阳得所剩无几,我也做好了感染的准备。

大概是两周前,我趁着周末把家里卫生彻底打扫了,冰箱里备满了菜,冷冻柜是各种肉,备齐各种退烧药,坏了许久的暖气也修好了,甚至还向甲方报备了预计的中招时间。可能是我风险意识比较强,凡事都会往最坏的一面考虑,做了很多准备。

上周六晚,我辗转反侧睡不着觉,只觉得浑身不舒服,早上量体温是37度。没做抗原检测,因为觉得没意义。没症状我就当自己没阳,有症状就正常应对。但心里还是有点忐忑,不知道自己会是网传的哪一类症状。

第二天(12月18日)我开始发烧了,最高达到了38.2度。虽然温度不算高,但人感觉很难受,尤其是头疼。全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裹着被子,为了出汗晚上还多盖了一层。整天睡觉,醒了只做两件事——喝水、量体温,爸妈有时打电话过来,我只说身体还好。但我也怕万一自己烧得太厉害:一旦体温超过38.5度,我就和他们说实话,自己吃药。必要时我还是会求助家人,都在北京也照顾得上。夜里半梦半醒时感觉身上湿漉漉的,量体温发现降到了37度。第三天晚上也是这样的情况,半夜出了汗,体温降到了正常范围内,整个人感觉轻快了不少。

这期间我也没吃药,主要归功于运气好,赶上了弱毒株。还有一点原因,我照顾自己时非常小心。只要从被窝出来,不管多近的距离,都及时穿上外套——去背阴面的房间给猫铲屎,都会再加上个披肩;身上难受,也要逼着自己吃饭、喝豆浆。

退烧后,我胃疼了好几天。我觉得这的确是新冠可怕的地方,专攻人的弱点,像我平常胃就不太好。我有朋友的后遗症也是胃疼,她因为不会做饭只能点外卖,而外卖通常要迟一两个小时才能送到。没办法她只能空腹吃药,导致她现在还会胃疼。

发烧时我照常煮饭,只是人比较虚弱,弯着身子都直不起腰来。但我真没觉得自己有多凄惨,毕竟已经提前做了心理建设。倘若没有这段失败的婚姻,我也许会羡慕别人,有另一半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和他们相比,我是不幸的;但不是所有的另一半都是值得托付的,比起将就在婚姻中的人,我又会更勇敢。

35岁,我选择离婚,没有孩子,经历了背叛,短时间内我是不会再重新信任一个男人的。我已经想通了:我大概会一个人面对余生几十年的所有事情,生病、养老都是未来的挑战。而新冠只是我做好这些心理准备后的一个小小演练。独居期间,除了前夫找上门闹事,我都尽量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

最近一两周我卸载了知乎,不再参与社会讨论,也不看新闻,每天关心在乎的人,吃饭、睡觉、处理工作、撸猫、追剧,空闲时看看豆瓣网友的回复,和一群能理解你的人交流,让自己的心情维持在愉悦的状态。我也在家中健身锻炼,相比于减肥,我更希望增肌。每天都认真做饭吃饭,喝牛奶,吃鸡蛋,早睡早起,保证自己的抵抗力。

这周我已经正常上班了,复工前我趁着下午暖和的时候试着骑摩托出门,确认身体不会受风着凉才决定复工。一个人过,总不能太任性,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

一人居,但不孤独。两年多的婚姻生活,让我深刻理解了这句话——最可怕的不是孤独终老,而是和让自己感到孤独的人一起终老。从婚姻中挣脱出来,我很珍惜现在的这份自由和宁静。经历了太多大喜大悲的狗血剧情,我想平静才是最重要的,而独居是目前唯一能让我保持平静的生活方式。

一份稳定的工作、两只贴心粘人的流浪猫、一间阳光充裕的书房,这些都是我独居时的幸福来源,它们让我觉得我对生活是有掌控感的。现阶段,我很享受独居的状态,如果以后不再享受,勇敢一点尝试接受另一个人也未尝不可。

爸爸妈妈在监控探头的另一边担心我

讲述者:垚垚26岁 独居女性 未婚 坐标:北京

垚垚的社交网络笔记获得高赞

发现自己可能“中招”的第一时间,我点好了外卖和药,还下单了4桶4.5L的矿泉水,给自己在床边准备好了带吸管的水杯、润喉糖、冷水浸透的毛巾、温度计……我在一家科技公司上班,当情况来袭,我想的是,趁自己还有力气,先搭建好一个“跑流程”的环境,应对可能会来的高烧和浑身疼。

我经历了非常难受的6小时。高热让我浑身疼痛,连去床头拿水喝都非常困难。我浑身出汗,衣服和被子都湿了。还好,我手边多放了一套干净的睡衣和毯子。我挣扎着爬起来,换了身干爽衣服,接着睡了。

监控探头的另一边,传来爸爸妈妈的呼唤——我家里养猫,所以有个摄像头,我把摄像头对着自己,爸妈在另一端随时看我的状态,他们怕我烧太厉害,昏过去。

这两天,我的身体舒适些了。除了居家办公,就是收拾收拾屋子。慢下来时,也有时间想想独居的这些年。

2020年4月份,我还在英国念书。那时正值疫情大暴发,我居住的安静小镇也实行了封锁。我一个人在家隔离,哪里也不敢去。和爸妈的沟通变得困难,他们只会不断叮嘱我,戴好口罩,回屋要洗手。而我不想让他们干着急,什么都想着自己扛一扛。那几个月,我还没意识到,变化悄然发生。原来我很开朗、外向,连在上海上大学时,都会自己一个人搭车,从松江到市区去晃晃。我渐渐变得自闭,不愿意和人多说话,我的一些独居朋友也好不到哪里去,有人会不停地洗手,洗到手部的皮肤都裂开了;有人回国后感到自己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了……就这样,那年11月,在经历高价机票、航班熔断等波折后,我终于回国了。回来后,我找到心理医生求助,接受抗抑郁治疗,同时自己也开始学习心理咨询知识。

也是这些经历,让我对独居这件事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两天,我把自己“阳过”的经验写成一份“单身独居人自我照顾指南”,放在社交网络上,没想到我原本没啥人关注的小号,收到近2万的点赞,一千多条评论。很多人感谢我,也有不少人说,“好可怕”“好惨”“好可怜”。我不觉得自己可怜。我有个朋友刚刚生小孩2个月,因为买不到小儿退烧药,自己发烧到39.4度,还在朋友圈替孩子求药,也只好暂停了哺乳。她比我更难。

我想比起身体上如何自我照顾,其实心态更重要。独居的朋友们一定要更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多自我关怀;一定要觉察坏的情绪,及时把自己捞起来,警惕互联网信息茧房,多和身边的人沟通,因为心理健康真的太重要了。

作为独居者,独立也意味着我们在享受孤独的同时,要给自己准备足够的社会支持的资源,以应对未知的风险。比如随时能够畅聊的朋友、家人,坦诚亲切的室友,友好热情的社区邻居、超市菜店老板等等等等。也有朋友问,我没有这些怎么办。我的答案是,期待它,追寻它,成为它。

希望更多独居的朋友,借生活中一次次的起伏,一起去思考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人生独居者,而不是一个自我怜悯的“流放者”。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com/n96050c55.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
标签:
评论: 我 一个人阳一个人住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702) 热点(2659) 新闻(13324) 国际(5369) 娱乐(4738)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440) 音乐(2082) 民生(3849) 行业(364) 财经(1729) 股票(369)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26)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30)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1) 养生(105) 医学(368)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413)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91) 社会(9985) 观点(1031) 房产(1144) 汽车(301)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60) 展会(4) 数码(219) 足球(222) 体育(1083) 教育(1405) 高校(1676) 法制(2241) 军事(550) 游戏(261) 小说(900) 美女(20216)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407)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60) 趣闻(180) 历史(364) 人物(94)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